服務熱線
86-21-54488867 / 4008202557
DB35/T 1547-2015 地理標志產品 永泰山茶油
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永泰山茶油的術語和定義、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栽培技術和加工、質量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標志、包裝、運輸與貯存。
本標準適用于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根據《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規定》批準保護的地理標志產品永泰山茶油。
術語和定義
GB 11765 確立的以及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永泰山茶油 Yongtai camellia seed oil
以永泰山茶油地理標志保護范圍內種植的龍眼茶和桃茶的茶籽,加工制取的符合本標準質量要求的油茶籽油。
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
永泰山茶油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限于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根據《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規定》批準的范圍,即為福建省永泰縣現轄行政區域內,見附錄A。
栽培技術和加工
品種
適應當地環境條件,生長良好、性狀穩定,具有較強抗逆性的龍眼茶和桃茶。
立地條件
海拔400m~650m的陽坡或半陽坡,坡度小于或等于25°,土壤類型為紅壤、黃壤或紫色土,pH值4.5~6.5,有機質含量大于或等于1%,土層厚度大于或等于60cm。
栽培技術
按 LY/T 1328 執行。
果實采收和處理
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油茶果成熟但尚未落籽時采收。成熟果實外表特征:果色發紅、發黃或紫褐色,果面略呈油光,果殼微裂,籽殼變黑發亮。
果實采收后應及時攤曬,每天翻動數次,促進果實開裂、脫籽,油茶籽應及時曬干或采用干燥機干燥,使含水率小于或等于12%,防止霉變,除去雜物,篩選后進倉待榨。
加工工藝流程
油茶籽采收→晾曬或烘干→脫殼→油茶籽仁破碎→軋胚→烘干脫水→冷壓榨→粗濾→冷榨毛油→冬化脫蠟→低溫過濾→產品。
質量要求
特征指標
永泰山茶油特征指標見表1。
質量指標
永泰山茶油質量指標見表2。
衛生指標
符合 GB 2716 和國家有關標準,不使用添加劑,不得摻有其他食用油和非食用油。
凈含量
應符合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2005]第75號令《定量包裝商品計量監督管理辦法》的規定。
試驗方法
特征指標
折光指數
按 GB/T 5527 執行。
GB/T 5527-2024 動植物油脂 折光指數的測定
相對密度
按 GB/T 5526 執行。
GB/T 5526-2024 動植物油脂 相對密度的測定
碘值檢驗
按 GB/T 5532 執行。
GB/T 5532-2022 動植物油脂 碘值的測定
質量指標
酸值
按 GB/T 5530 執行。
GB/T 5530-2005 動植物油脂 酸值和酸度測定,已經廢止。
本標準被 GB 5009.229-2016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酸價的測定 代替。
GB 5009.229-2016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酸價的測定
過氧化值
按 GB/T 5538 執行。
GB/T 5538-2005 動植物油脂 過氧化值測定,已經廢止。
本標準被 GB 5009.227-2023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過氧化值的測定 代替。
GB 5009.227-2023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過氧化值的測定
京都電子KEM 自動折光儀法折光指數測定儀 RA-600
京都電子KEM 數字密度計法相對密度測定儀 DA-840
京都電子KEM 電位滴定法全自動電位滴定儀 AT-71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