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86-21-54488867 / 4008202557
DB61/T 1257-2019 地理標志產品 甘泉黃酒
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甘泉黃酒的術語和定義、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產品分類、原料要求、生產主藝、質量要求、檢驗方法、檢驗規則、標簽、標志、包裝、運輸及貯存。
本標準適用于原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2016]第128號公告批準實施保護的甘泉黃酒。
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甘泉黃酒 GanQuan huangjiu
以新鮮黍米、甘泉保護區內的泉水為主要原料,經加曲糖化發酵而制成的黃酒。
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
甘泉黃酒保護范圍限于原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規定》批準的甘泉縣所轄下寺灣鎮、道鎮、石門鎮、橋鎮鄉、勞山鄉、美水街道辦事處行政區域,見附錄A。
產品分類
產品按含糖量分為干型、半干型、半甜型黃酒。
技術要求
黍米
采用保護范圍內栽培生產的山地黍米,質量應符合 GB/T 13356 的要求。
釀造用水
保護范圍內的泉水(PH值7.0~8.0),水質應符合 GB 5749 的要求。
小麥
應符合 GB 1351 的要求。
豌豆
應符合 GB/T 10460 的要求。
大曲
用地產的小麥、豌豆、曲芽、黍米根等,經傳統制曲工藝制成。
生產工藝
制曲
工藝流程
制曲工藝流程圖見圖1。
工藝要點
過篩
除去小麥、豌豆中的雜物、雜質。
軋碎
將小麥軋成每顆3~4片;將豌豆粉碎為碎末。
混合
將小麥、豌豆混合拌勻。
煎湯
將黍米根清洗干凈,用清水煮成根湯、晾涼。
拌曲
將混合好的曲料,加入水和糜子根湯(20%~25%),至手握成團,放開即散的程度。然后將曲料放在曲模子內踩實、切成塊狀。
踩曲
將攪拌好的曲料放在曲模子內踩實并切塊,每曲塊尺寸為30cm×25cm×5cm,保證四角整齊。
堆曲
曲房地面鋪新鮮谷糠或麥草,將曲塊豎起丁字形整齊堆放2層~3層,用棉被(消毒、曬干)覆蓋、保濕。
保溫培養
堆曲后,關閉門窗,經50h~60h,品溫達到50°C~55°C后,適當降溫,入房約6天~8天后,品溫回降至室溫。
晾曲
入房20天后,將曲在室外陰涼通風處晾曬干燥。
成品入庫
曲塊入庫應堆碼整齊,保持庫房通風干燥。
釀酒
工藝流程
釀酒工藝流程圖見圖2。
工藝要點
篩米
篩選去除黍米中的糠屑、雜物、碎米。
浸泡
將篩選好的黍米用溫水浸泡,浸泡時間為夏季12h,冬季15h~16h。
清洗
將浸泡好的黍米用流動水反復沖洗瀝干。
蒸飯
將洗凈的黍米晾干后攤盤,放入蒸飯車蒸,溫度設置85°C~90°C,時間30min。
冷卻
將黍米蒸熟后放在工作臺上攤晾,降溫至35°C±5°C。
拌料
將晾好的黍米與粉碎好的曲按比例混合均勻。
前發酵
將拌曲后的米料放入發酵缸內,進行糖化發酵。每天攪拌4次~6次,發酵溫度控制在25°C~30°C,時間為3天~6天左右。
后發酵
前發酵完成后即時倒缸封嚴后,放置于溫度18°C~25°C的室內,發酵時間30d±2d。
壓榨
將發酵完成的酒釀用壓濾機械壓榨,將濾液裝入緩存罐內低溫靜置澄清。靜置溫度為0°C~15°C。
煎酒
將靜置好的酒液裝壇煎酒陳釀,煎酒溫度75°C~80°C,時間15min~20min。
勾兌
將陳釀后的酒液糖度和酸度調配,調配適宜后過濾罐裝。
滅菌
灌裝好后高溫滅菌,滅菌溫度設置75°C~80°C,時間15min~20min。
成品入庫
成品檢驗合格后,貼標、裝箱、入庫。
質量要求
感官要求
色澤金黃、香氣濃郁、入口甘美香醇,和諧豐滿,口余芬芳,后昧微酸而爽口,回味悠長。
理化指標
理化指標應符合表1的規定。
食品安全要求
應符合 GB 2758 中的規定。
凈含量
凈含量應符合《定量包裝商品計量監督管理辦法》的要求。
檢驗方法
理化指標
按照 GB/T 13662 中的規定執行。
GB/T 13662-2018 黃酒
京都電子KEM 自動電位滴定儀 AT-710S
京都電子KEM 數顯酒精濃度計 ALM-155